农贸市场会消亡吗?

  1. 将时间拉回10年前,在清晨或者傍晚,走进身边的农贸市场,用摩肩接踵来形容买菜的人流,一点也不夸大。但现在,很多农贸市场都在苦恼生意难做,更有甚者,一些市场的开业热闹期一过去,就面临被淘汰。

 

作为一座城市里最具烟火气的地方,菜市场从热闹走向了安静,这不禁引发了大家对才菜市场生存现状及未来走向的思考。

 

在更远的将来,菜市场该何去何从?它们会从城市里消失吗?答案见仁见智,众说纷纭,但从消费者对待买菜这件事的态度和行为分析学角度看,或许已经有了一个模糊的答案。

 

 

1.现状:农贸市场生意难做

菜场人气下滑,菜摊主直呼“赚不到钱”

 

最近普遍反映农贸市场生意难做,去年浙江省一百多家农贸市场关停了。而新开的农贸市场基本上开业即巅峰,然后一年不如一年。

 

萧山一家菜场,在2022年上半年重装开业,开业当时,以其极致复古怀旧风设计引爆杭城千余人前来打卡拍照。市场有28家经营户,可以买到的东西很全,比如生鲜、鸡鸭鱼肉,还引进了萧山最大的食品集团。但随着热闹期过去,人流锐减,商户的生意每况愈下。

 

微信图片_20240419140822

 

23年底,市场内只余下两个蔬菜摊和一个猪肉摊位,其余摊位已全部歇业,市场部分空间改成封闭式做外卖生意市场,不仅装修全无,面积也缩小了大半,处于“半关闭”状态。

一年多的时间,曾经的网红农贸市场已经不再“红”。

 

留下来的摊位中,一位大姐坦言继续干也就是当打发时间,“我这么大年纪了,就这么干着呗,还能去哪儿。”另外一位师傅,则是他自己承包了5亩地,卖的都是自家种的菜,存有了一波忠实的老顾客,说到市场运营,他也直言“现在的摊位费涨到上万元了,以前只要3000多元,大家没有钱赚,自然就撤走了。”

 

近年来,像这种开业即巅峰的情况并屡见不鲜,尤其是小规模菜市场,市场功能有限,顾客主要来自周边社区,人气均都大不如前。

 

 

微信图片_20240419141323

 

去一家口碑很好的老牌农贸市场,也发现虽市场跟之前一样,但人气大不如前,偌大的空间显得冷冷清清。碰到一位卖水产品的摊主,60岁左右的大伯,他正百无聊赖地刷手机。这时,一位大姐过来问带鱼的价格。摊主立即热情地介绍起来:“这带鱼非常新鲜,个头也大,35元一斤,你随意挑。”大姐最终没有下单。摊主叹了口气:“现在生意难做,来买菜的人也是越来越少了。”

 

2剖析:“懒人经济”势头猛

电商平台和社区菜店吸走人流

 

在走访农贸市场的过程中,摊主们不约而同地说到人流减少,生意越来越难做。仔细分析原因,有以下几个方面:

 

No.1 受电商平台的冲击:

 

近年来,叮咚买菜、美团、盒马、山姆会员商店等电商生鲜到家得平台层出不穷,连早先的淘宝、拼多多也都开辟了生鲜区,无论上哪一个平台,只要点点手机,新鲜的菜品便会尽快送到顾客手上,非常方便。电商平台的出现,颠覆了以往去传统的农贸市场买菜的模式,尤其吸引一些年轻的上班族,既可以节省逛菜市场的时间,还省却了讨价还价的麻烦。

 

生鲜电商

 

在互联网入局生鲜电商的当下,菜市场的生存空间被持续挤压。根据欧睿咨询的数据,从2009年到2020年,在各个生鲜销售渠道中,传统菜市场的占比从75.3%下降到64.9%,而电商占比从0.3%猛增到6.9%。从2020年至2023年,这一数据的对比更加明显。

 

80后妈妈小朱,本来就是网购爱好者,自从叮咚买菜平台上线后,她再也没有逛过菜市场,小到一把葱,大到各种家禽肉类,统统在手机上解决。在她看来,电商平台上的东西或许比菜市场贵些,但胜在方便,而且明码标价,不用担心缺斤少两,若是质量出问题,还可以申请退货。“平时又要上班又要带孩子,在手机上买菜,省心省力”。

 

No.2 受社区菜店(超市)的冲击:

 

细心的市民不难发现,如今的社区菜店或生鲜超市遍地开花。这些店的面积都不大,很多是夫妻店,里面菜、肉、鱼、蛋都有,基本能满足普通人家的一日三餐。稍大一点的门店,里面可能设有更多摊位,蔬菜、猪肉、水产、蛋、豆制品等等,这里的菜价格还比农贸市场的还便宜,很多小区居民平时都会来这里买菜,平时也是人流不断。

 

640

 

有些底商生意红火的一段街区,两边商铺林立,五六百米长,其中蔬菜店(超市)就有四五家,面积三四十平方米。每天早晚,前来买菜的居民络绎不绝。有些社区店到了晚上7点后还会打折,深受顾客欢迎。居民蔡女士经常光顾这些蔬菜店,她觉得走几步到楼下就可以买菜,实在是方便,再说鱼肉蛋菜都很齐全,价格也不高,没必要再跑远路去一趟农贸市场。“当然,如果家里要请客或者办酒席之类,还是会去西门、南门等大型农贸市场,挑选的余地更大。”

“旁边有很多小店卖菜,卖得比我们便宜几毛,顾客们都很精明,不来我们这儿买了。”市场经营户也坦言说他这里要交摊位费,成本低不下去,在价格上就很难和周边的那些小店去竞争。

 

越来越便捷的电商,把控价格的底商,周边大型农贸市场的影响等多种因素,导致一些小规模菜市场客流锐减。

 

3思考:自身要寻求出路

也需一个公平的外部竞争环境

 

外界环境变化的背后,农贸市场也该思考自身问题与所处境况。

 

经营户短线思维:

 

现存农贸市场经营户多为44-55岁的中年人群,其主要还是短线盈利思维,只注重眼前的利益,没有长期思维。市场方想要搞搞促销,给市场涨涨人气,但经营户不配合,市场方辛苦引来的人流,成了他们割韭菜的目标,导致市场声誉断崖式下跌,甚至破产。


微信图片_20240419143001

 

生鲜电商平台每天都有特价活动,各种营销策略层出不群,而农贸市场经营户墨守成规,疲于创新,在注意力被如此争夺的当下,被人淡忘成了必然。经营户与市场要是合作共生,一定要懂得互利共赢。

 

市场方运营理念过时:

 

市场管理方传统的收租思维,没有运营理念,反而租金越收越贵,原来杭州卖肉的一两万就可以了,现在基本上翻倍。租金上涨让经营户的成本直接增加,利润空间下降,所以很多市场装修升级后,菜价也水高船涨,导致市场直接丢失了最主要的价格竞争优势。

 

微信图片_20240418091615

 

可是外铺底商也需要租金啊,为什么外铺菜品比农贸市场便宜,因为在市场之外少了运营与监管的成本,例如卫生环境监管、食品安全监管、消防安全等人员与耗材成本被省略,而农贸市场承受的创文创卫、从业人员培训等社会责任成本也非常高,戴了王冠需承其重,也成了行业竞争中被攻击的“弱点”。

 

除了反思,

也需要一个公平的外部竞争环境

Benuo Design

 

在过去的生活中,菜市场不只是人们买菜的地方,更是大家见面聊天的社交场所。它是属于一座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,体现了城市的本土文化。

 

而如今,随着生活方式的转变以及网络生鲜业的发展,传统菜市场的社交属性正在减弱。对于很多忙碌的上班族来说,去菜市场费时费力,还要与人讨价还价,不如选择在电商平台下单。而对于那些上了年纪的消费者来说,走几步就能在楼下的菜店里买到便宜的菜品,也不失为一件轻松的事。这似乎很符合市场逻辑。

可是,农贸市场承担了的卫生、食品、消防等安全监管等,关乎公共安全的责任与义务,却没有被相应的权利保护市场。

 

图片

 

农贸市场在疫情期间保供防控,马路市场、生鲜小店,在疫情期间野蛮生长;农贸市场现在食安监管,生鲜小店卫生环境堪忧,电商价格抄底。农贸市场为运营监管付出的成本,成了外部生鲜小店、电商可攻击市场的痛点。

 

在公平竞争之下,义务要与权利应相呼应, 市场承担了各种被监管的义务,也需要一些相应的反竞争条例保护。例如市场不足百米范围内开设生鲜小店,很多菜场还没开起来,生鲜店就隔壁蹲点了;以及一些马路市场需要管理,哪怕市场内设置共富摊位、自产自销区,请人入室,依然在市场外摆摊截流。

 

市场繁荣需要竞争,但是是公平的竞争,是在同一起跑线的竞争,而不是依靠甩开监管,利用消费者惰性心理,可以将食品卫生安全、文明城市创建等置之不理的不公平的竞争环境。

 

· END ·

联系
我们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