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什么网红菜市场复刻不来老居民区的繁荣商业景象?

为什么网红菜市场复刻不来老居民区的繁荣商业景象

 

你一定去到过这样的场景中:

 

在老居民区之间的街道有一处热闹非凡的商业景象,不过几百米长,其中却林立着各类商业设施,有中小型超市、有农贸市场、有生鲜门店、鲜肉熟食专卖店、早餐店、还有各类服装店等等…虽然商业密度如此之高、同质化竞争如此之烈,但这处商业生态却欣欣向荣,甚至一铺难求,令人惊讶。

 

0.1老居民

 

但为什么这类景象一般都是在老居民区呢?而近年来的新市场却总是被冠上“清冷”、“没有烟火气”、“不热闹”的名头呢?

 

菜市场这门生意,作为肉眼可见存在诸多痛点的物种,这些年好多人想改造它,似乎潜力无限。各路人马怀着不同理想纷纷入局,来切这块蛋糕。

 

 

Benuo  Market

01. 网红菜市场的改造与生意

 

任何生意最终的目的都是变现,改造菜市场也不例外。

 

1.从地方套现,菜市场功能打卡化

 

这些年很大的一个变现通道是地方,地方要重塑城市文明,政策上也不断向改造菜市场倾斜。

 

菜市场作为本体风情的集中体现地,很多投资方随着政策风吹草动,在菜市场改造上大动干戈。

 

为了迎合投资方的诉求,各种魔改菜市场开始涌现。刚落地开业时,大家都知道它们做的不是菜市场,但大家都知道这是打卡的绝佳时机,抖音、微信、小红书走起来,开业潮过了就没点击率了。

 

1.1四湾菜市

 

这种把买菜功能调整为打卡功能的玩法,在打卡价值散失后,也就没有存在价值。投资方获取前期巨大的满足感,改造方获得利益及时变现出来,留给市场经营户一地鸡毛。

 

有些带着所谓先进文化、先进模式的拓荒者,却没有核心运营能力,大部分会被摊主文化反噬,最终回到传统菜市场,或者回到重新招商洗牌的状态。

 

2.打造场景商业,场景变现

 

当然,也有一些投资方有市场情怀,想将市场作为休闲场景,展现城市现代化活力,让都市人群过上更有质量的生活。

 

菜市场网红化的逻辑在于把菜市场的辐射边界向外进一步扩散,甚至初期能够实现跨区县辐射打卡人群。可打卡属于低频行为,一二次拍照后,基本废弃。打卡过程中,会产生即时餐饮消费,不会产生多少买菜行为,看似有人气,实则购买力一般,是一时的假象繁荣。

 

1.2杭城

 

投资方贩卖生活场景,提供休闲社交场地,展现生活美学,可摊主只想简单地卖菜,今天摊主要是卖不出去菜,生活都困难了,就没人支持市场了,能卖货,市场旺,经营户开心;卖不出去,退租空摊随之而来。

 

坚持场景格调,约束摊主行为,让摊主难受?还是放弃场景格调,放任摊主回归到原来菜市场的无序状态,该抽烟抽烟,该散乱散乱。

 

3.维持市场运营,费用高昂

 

做菜市场,市场方一般还是比较朴实的,情怀和流量一时的,核心是运营与管理,这几年运营管理的成本越来越高。

 

1.3运营管理

 

改造设计容易,用心、专业就能办到;招商也容易,菜贩摊主还是挺多的,而且创业成本不高,很多外来人口以及本地闲置人员也可以自行解决就业。核心难点来了,运营需要市场方多费心。

 

1、加摊主租金,摊主对商品进行提价,消费者难受,消费者难受可能就不来了。

 

2、加商户租金,让引进的烘焙、饮品、家居等商户来承受高租金,对摊主平价、甚至负毛利出租。

 

菜市场模型在构建时,更多地通过自发融合,自我优胜劣汰,来实现市场化。菜市场+外租区模式,菜市场实现基础的卖场功能,优化环境,不用美化环境,不需要叠加成本,避免转嫁成本到给摊主或商品上。

 

 

Benuo  Market

02.老居民街区的繁荣商业

 

01. 集中——形成商圈——大

 

位置集中——客群固定

 

李嘉诚先生曾评述商业根本是位置、位置、还是位置,老居民区商业生态一般位于多个居住区之间,不临主路,并不显眼,如果不是住在周边,只告诉你有这么一处商业聚集地,你可能很难找到。所以其主要客群基本来自周边500米范围内。

 

自然气息——从众效应

 

“自然”即生活气、烟火气、市井气,换言之就是那种人来人往、人声鼎沸、吵吵闹闹、熙熙攘攘。那是一种真实生活的展现,更是人与人互动的实践,在这里能听到此消彼长的叫卖声、看到炸油条时泛起的袅袅炊烟、闻到新鲜鱼类的腥味、见到讨价还价时的锱铢必较…有年轻人说“在早市里治好了抑郁症”,其实就是因为“接到了地气”,感受到了生活的原貌。

 

2.1集中

 

当汇聚了汹涌的人潮,或许是由于观察的原因,从众心理下越来越多的中、青年人加入其中,周末更是与老年人“分庭抗礼”。不是大家不爱逛实体了,而是实体越来越没有自然气息了。

 

02.知晓度——时间沉淀——宣传

 

习惯比什么都重要

 

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,人都是懒惰的,一旦有了简单方法(习惯),就习惯走捷径了。

 

有这样的规律:如果一家排起了队,就会有人加入,只要排起队来,惯性是持久的,每个路过的人都会想买一次体验一下,而对面的另一家同类型的店就门可罗雀,随着惯性与时间愈发冷清…但核心确实是“产品要更好”,如果没有这个作为基石,那么排队的结果就是兴奋剂。

 

2.2网红菜市场

 

还有些菜贩很会做买卖,其价格比周边整体稍低一点,有些则是“很好说话”,就是如果你和他讲价,他总能给你让利或多给一点,长此以往大家就形成了思维惯性,感觉他家的菜就是便宜,如我这般较懒的消费者就选择在他家定点了,每次直奔他家,所有消费都定在这家。

 

实惠与性价比

 

举个例子:桃子在批发市场卖10元6斤的时候,它这里基本是10元3-4斤。那为何这里还能如此兴旺?

 

皆因“菜市场的性价比”涵盖面之广,它是距离、相对单价、品类多样性、购买量、服务情况、消费习惯等多种元素集合而成的,虽然仅价格一项乍看没有优势,但综合起来性价比就高很多了,这才是“实惠”的真正含义。

 

2.3网红菜市场

 

抛开营销概念来说,商业的核心就是性价比。许多概念其实都是包装的结果,其核心都是或多或少的夸大,而消费者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理性的,准确地说是“追求理性的”,尤其在消费时,他们总是在盘算与对比,以追求最大性价比。

 

03. 密度——竞争——百花齐放

 

商业密度高 百花齐放

 

可能这条街道只有短短200多米,但是应有尽有,几乎能满足各项生活基本需求,且由于同品类扎堆,因此选择极多。

 

生鲜方面,肉、食、禽、蛋、菜等一应俱全;生活常规品方面,由于内有3家中型超市,所以基本做到了一站式满足;其他还有早餐店、快餐店、熟食店、粮油店、药店、卖鱼食的、卖雪糕的、卖服装的…基本你能想到的生活刚需范畴,这里都能覆盖。且由于人气愈发聚集,早上街道上还形成了一条早市,不断“上新”,这也使它更“新鲜、及时、全面”,结果吸引来了更多的人气。

 

同品类竞争 百家争鸣

 

竞争其实真是好东西,以老街区的商业生态为例,由于大家实在太同质且距离太近,因此为了实现差异化各出奇谋。

 

2.4网红菜市场

 

比如一家市场采用“特价品集客”,即每天推出1-2项特价品,以此吸引人气、培养习惯;另一家市场则采用“储值卡锁客”,即推出充值返利活动,由于返利看起来挺高,所以锁定了一批储值消费者,即便整体单价相较其他高一点,由于有充值返利+习惯培养,所以活得也不错。

 

还有一家市场主要围绕“会员”做文章,入会(但不需要储值)即可享受会员价,入会就是加入微信群,然后每天1-2项会员特价品,看似与特价品策略差不多,但核心在于加群,因为这就相当于建立了一个消息送达渠道,且通过会员优惠不断培养习惯,还可发起会员团购,性价比确实够高的。

 

2.5网红菜市场

 

这也形成了更强的吸引力、影响力与粘性,培养了更多人来的习惯,商家们都赚到了钱,从而吸引更多更优质的商户加入,最终形成了更大的良性循环,这就是竞争的真正意义。

 

 

Benuo  Market

03. 为什么网红菜市场红利期短

 

为什么网红菜市场生命力短呢?

 

菜市场的核心是复购率,主要针对周边一两公里客户,进行高频服务,流量基于周边一两公里人口基数进行渗透。

 

过了打卡红利后,市场人流量跟不上了,不能赚钱,摊主开始放任自己,闲暇时,市场经营变得闲散,主战场扛不住了,没了客流,更没有前期设计受众的优质年轻人匹配,配套商户交了租金,客流量没了,入不敷出,开始闹退铺了。

 

境外一些地方为什么能玩得转,主要在于经营者、摊主商户、消费者三者同时达到一定的层面进行共振。大陆经营者处于模式摸索状态,摊主需要谋生为主,年轻消费者被困996,年轻人没时间,去攻击菜市场设计时定的目标受众需求层面那么低的客群,怎么存活?

 

3.1网红菜市场

 

网红菜市场引流价值废弃掉后,网红的成本会叠加进商品里面,会拉高客单价,客单价上去后,又会把本地高频客户打成低频客户,甚至导致客户流失,不再有复购率。没有本地高频客户的支持,菜市场就基本等于废了。

 

想要做好菜市场这门生意,就得把重心放运营上面,可以玩商品、可以玩服务,前期的流量价值不高,菜市场做的都是街坊生意,核心是复购。

 

· END ·

联系
我们
TOP